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教师风采
潜心栽花自芬芳,桃李枝头蓓蕾红——记“第三届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获得者、公管学院副教授刘蕾
发布时间:2021-06-01 编辑:新闻中心 陈娅洁 岳飞冲 张路遥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教学和科研,既然确定了这个选择,那我就要尽全力做到极致。”谈起工作,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刘蕾认真地说。

她对自己严格,对学生负责,在追求极致的过程种下了芳香满园的花苞,在言传身教中点红了桃李枝头的蓓蕾。

深稽博考,臻于至善

2003年,刘蕾进入我校法学专业学习。本科期间,她成绩优异,获得保研资格后,刘蕾再一次选择矿大。研究生时期,她通过了司法考试,并考取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乐于学术的她并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转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

博士毕业的刘蕾,原本有许多留在北京发展的机会,但怀揣故土思念与母校情怀的她毅然选择回到母校工作。任教六年间,她成绩斐然:主持两项国家社科课题,发表CSSCI、SSCI论文近二十篇,破格聘为博士生导师,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成为江苏省青联委员……

“做科研是我的兴趣。”刘蕾说,她享受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乐趣,并且坚信自己所坚持的“社会合作治理”相关研究是能够对政府和社会产生价值的工作。

2019年11月,刘蕾辗转八个城市进行课题调研,忘我工作的她收到了体检报告,得知需要接受手术进行一次治疗,她这才暂停下手中的工作。然而手术前一小时,她还在和编辑沟通校对即将发表的论文。她分享说,“虽然只在年三十和年初一这两天有时间休息,但忙碌的生活让我很是满足”。

在科研上取得一系列进展的她,从不曾懈怠教学工作。江苏省讲课比赛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三项校教改项目、一项“动力中国”课程思政项目……对于自己教学方面的努力,刘蕾笑道:“我享受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带来的幸福,也享受准备比赛过程中能力提升的快乐。”

刘蕾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每每看到团队的学生拿到课题、发表文章、保研成功,她都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令她欢欣的并非自己的成果,而是师生共进过程中同学们得到的提升。

以身作则,德育为先

“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老师,首先是对自己严格。”从教六年来,刘蕾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坚持走到学生中间讲课。

她探索的“翻转式课堂”“基于案例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她让学生站起来,尝试转变角色,改变课堂在人们认知中的固有观念,让学生拥有课堂的“话语权”。公管学院大三学生许斯淼感叹道:“刘蕾老师每节课都能妙语连珠,给我们带来头脑风暴,听她的课非常过瘾。”

在教学中,刘蕾会细心调整课件和授课细节,虚心采纳资深教授给出的建议,不断创新互动模式,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学生能力提升为主旨。为了准备此次江苏省教学竞赛,她重新制作了将近20万字的讲义和教案,暑假里每天都站立近八个小时练习讲课,“虽然十分辛苦,但想到每一次付出所带来的成长,都会觉得很值得”。

而对公管学院社会治理共同体研究团队的学生,刘蕾更加上心。她为团队设计了科研、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成果突出,还借助团队公众号推送团队研究成果和会议实录。“浙江大学每年都会从团队本科生中接收1-2位免试研究生,团队学生还获得了我校首个‘创青春’公益创业赛国奖……”说起学生们取得的成果,刘蕾很是自豪。

“先要求自己”是刘蕾坚信的带队准则,“努力”“公平”是团队的氛围。刘蕾把学生当作家人一样关心。她坚持每个月和每位团队成员至少谈话一次,每周三下午坚持开展团队活动,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每年春节,刘蕾还会给学生的家人制作电子贺卡,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

此外,刘蕾还格外重视团队的爱国教育。2019年国庆期间,刘蕾组织团队成员观看阅兵式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她认为,科研是兴趣、教学是幸福、育人是幸运。她也希望自己能不断成长,更好地成为孩子们的同行者。

热心公益,甘之如饴

“我对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有着天然的兴趣。”两年校学生会主席,一年省学联执行主席,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在刘蕾的心中悄然埋下了志愿服务与公益慈善的种子。

江苏团省委的工作使她有机会在一线感受国家大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汶川地震后,她带队江苏省志愿者到四川绵竹帮助震区进行灾后教育工作;北京奥运会期间,她在五棵松体育馆参与志愿服务。“这些经历让我对公益慈善的文化和组织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本身也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投身公益组织外,刘蕾还有着自己的公益项目。2014年8月,刘蕾创办了“花时间读书会”,学生们也因此亲切地称她为“花花老师”。她还在学校组织了女教师读书活动、总务部门的读书活动。

创办项目并非易事,她坦言:“曾想过放弃。”但当看到书友们读有所获时欢喜的笑脸,看到身边人开始读书并爱上读书时的转变,她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刘蕾也将对公益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她主讲的《社会组织管理》《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自带“公益慈善”的育人属性。在课程中,刘蕾引导学生从社会需求出发、关注需要帮助的人、设计公益项目,并出钱出力支持学生项目落地。“尽管学生们毕业后不一定会从事公益慈善的工作,但我也希望他们有乐于奉献、成己达人的大爱观。”

“在公益活动中,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刘蕾坚持在公益中奉献自我,也希望带领更多的学生在公益创业领域成就自我、服务社会。

刘蕾认为,每个阶段的自己都是最好的,都有着无限成长的可能。她期待在未来能更好地内观、自省、成长,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学术中,更好地深耕教学育人,更好地服务学科发展、服务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