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 |
刘雪凤 |
所在专业 |
行政管理 |
会议名称 |
2025年知识产权南湖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国际研讨会 |
会议主办单位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会议时间地点 |
2025.4.12-13 |
本人在会议中的角色 |
分会场二主持人 |
会议主要学术观点及评析: 1.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在书面致辞中指出,要围绕更好激励高水平科技创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制度设计,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表示,数字创新浪潮和深层科学浪潮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中国是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的重要的一极, 已经奠定了作为全球创新者的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各利益攸关方的联系和合作,提供更加紧密及时优质的服务, 助力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李剑说,知识产权审判聚焦审判的质效,以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坚持树规则、明导向、促发展的基本思路。法院将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创新主体问需,向专家学者问计,共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 4.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汤兆志指出,近年来,我国版权在推动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要加大版权制度供给力度,持续营造保护创新的良好版权生态,推进版权与社会共治工作,推动全球版权治理体系建设,以有效应对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所催生的版权领域中的全新机遇与挑战。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吴汉东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目标向度和世界维度”为题,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进程对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动经济、科技与社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其核心目标是打造知识产权现代化强国,助力建成法治化与创新型国家,需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与运用,实现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水平保护。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建设既是中国话题,其经验也将为世界提供范例。 6.英国牛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德夫·甘吉教授以“人机协同创造力:人类贡献何时足够”为题,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作过程中引发的版权问题。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生活且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遇挑战。他进一步谈到,通过对欧盟、中国北京互联网法院以及美国版权局相关案例和报告的分析,不同司法管辖区在判定因提示词产生的作品版权归属上存在分歧,如北京互联网法院重视复杂提示词可赋予版权,美国版权局关注提示词输入与最终作品的差距,还有部分赋权等中间做法。在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临挑战的当下,应通过比较法视角,相互学习不同法律体系中的经验,找到基于国际规则和协议的解决办法。 7.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格拉汉姆·杜特菲尔德以“专利法要求披露传统知识对创新的影响”为题,指出传统知识是全球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创新中价值显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约通过强化专利申请中传统知识来源的披露要求,可提升专利系统透明度、避免不当授权并推动科学家与传统知识持有者合作。他强调,传统知识与现代创新互动需法律层面严格应对挑战,应当深化对传统知识创新价值的认识,尊重其持有者权益,推动协作机制,落实国际条约精神,完善专利披露规则,在创新激励与知识共享间构建平衡框架,促进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公平包容发展。 8.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版权制度创新”为题,指出将版权制度创新与中国特色现代化紧密结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文化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的核心措施。在实践中,要从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保护运用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国际合作着手。同时,以法治保障其服务现代化目标,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国版权领域发展明确方向。 9.腾讯集团法务副总裁刁云芸以“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与法治保障”为题,她指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规模2023年达1.6万亿元,虽跻身全球第三,但与美日差距显著,且长视频行业面临高投入、高风险、长期亏损困境。针对产业痛点,她呼吁司法层面应强化保护,包括解决管辖争议、快速执行禁令、适用惩罚性赔偿及出台指导性规范文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高效侵权制止机制,助力数字内容产业健康发展。 附本人主持时照片。

|
注:本人在会议中的角色系指大会主持人、点评人、发言人;分会场主持人、点评人、发言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