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由中国矿业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应急治理与国家安全研究院承办的“社会应急与职业健康圆桌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爱德基金会、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徐州市猎鹰应急救援队等社会组织代表,中国矿业大学职业健康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校内硕博士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社会组织参与应急响应、职业健康技术革新、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蕾主持。
中国矿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矛矛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安全应急学科发展总体状况,强调了产教融合、校内团结、校外拓展的重要性,指出高校应推动社会组织经验理论化,加强应急救援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构建“高校—社会”应急人才储备池,并通过智库建设引领行业政策创新。她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跨界合作,为服务“大安全”格局贡献智慧。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王义保进行会议致辞。王义保回顾了学校百年发展历程以及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成果。他表示,学院近年来聚焦于应急管理领域,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期待通过多方协作破解社会应急与职业健康领域的现实难题。王义保强调,应急教育需平衡能力培养与安全保障,让学生在风险可控的任务中锤炼本领。刘蕾在会上提出“场景化育人”理念,倡导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应急演练,在学生培养中,鼓励学生直面灾害管理真实场景,建议校社联合关注尘肺病防治,推动职业健康关口前移。
会议邀请了社会组织界专业人士与学术界专家进行主旨发言。爱德基金会社会发展与灾害管理部主任谭花结合河南水灾等案例,强调社会组织在物资动员、国际标准对接及灾害风险预警中的补充作用,并指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与社区韧性建设的价值。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李秋瑾重点介绍了龙天守护救援队的培育过程,以“急救侠计划”“社区安全屋”等项目为例,提出将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嵌入社区治理的常态化路径。徐州市猎鹰应急救援队副队长卜秀梅分享了基层救援经验,呼吁完善社会应急力量与政府的协同机制,提出分级响应、5分钟覆盖的高效救援模式。中国矿业大学职业健康研究院院长何新建聚焦于粉尘危害防治,介绍了“振荡天平精准测尘”等新技术研发进展,为职业性疾病筛查提供科技支撑。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系副主任周云圣重点剖析了应急管理专业发展困境,建议通过实战实训打破专业壁垒,提升学生应急处突能力。
会议设置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应急学科交叉发展与产教融合展开深入探讨。








